乡村“智囊” 助农扶产-环球微资讯
又到了樱桃采摘的季节,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索池镇“90后”副镇长马晓彤(中)和寨子村村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。
在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植物组培研究中心,陈强老师(左)指导学生进行薄荷继代培养苗的分离实验。
(资料图)
在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土壤样本实验室,宫峥嵘老师(前右)带领学生研究陇南山地土壤的样本。
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院长、省级科技特派员王让军(右一)在成县索池镇胡家山村查看连翘生长情况,给村民讲解修枝、整形、复垦、施肥、抹芽技术。
在成县城关镇幸福村的玫瑰园,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讲师、“三区”科技人才朱秀娟(左二)和农业合作社的员工们一起采摘玫瑰。
成县天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肚菌迎来收获季,合作社负责人于连泽(左一)和员工们忙着打包、分装烘干后的羊肚菌。
在成县大路沟核桃科技示范园,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副教授、“三区”科技人才王一峰(右)手把手地向示范园的技术骨干传授核桃良种嫁接、杂交育种等操作技术。
5月中旬,记者走进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索池镇寨子村。满眼望去,只见晶莹剔透的樱桃如玛瑙般挂满枝头。果农们手提篮子,穿梭在樱桃树间,摘果、挑拣……忙得不亦乐乎。
今年60岁的张魁英家有10亩樱桃园、300棵左右樱桃树,是寨子村最早栽种樱桃的人。“以前种的土樱桃存放时间短、果形小,挣不上钱。多亏有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,我们的品种也换了,不愁销路。”尽管抢摘樱桃很忙,但张魁英的脸上始终挂满着笑容。
每年这个时候,也是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副教授、省级科技特派员夏泽最忙碌的时候。“樱桃的经济效益不错,我们每年会根据挂果、市场情况指导果农更换品种,科学管理樱桃园,最大限度保证收益。”他说。
目前,寨子村全村种有约300亩樱桃。在夏泽的带动下,今年还栽种了60亩的4个新品种——车厘子系列大樱桃,两年就能挂果。小小樱桃如今已是全村的特色致富产业,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。
在离寨子村不远的胡家山村,山坡上千亩连翘花迎风绽放,簇簇金黄。得益于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院长、省级科技特派员王让军的技术帮扶,胡家山村连翘种植渐成规模,目前已经凸显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“连翘浑身都是宝,易种植,产量、价格也相对稳定,实现了既保生态又富口袋,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。”王让军介绍说,近年来,学院专家团队依托当地特色资源,因地制宜地培育特色产业,着力构建“一村一品、一乡一业”产业发展格局,村民们实现了不出门就能在家门口挣钱增收。
“在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下,通过几年时间的摸索,羊肚菌连年丰收,今年干品达1吨多,产值近300万元。”眼下,羊肚菌迎来收获季。在成县抛沙镇广化村羊肚菌种植基地,食用菌专业农民技师、成县天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连泽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于连泽从2015年就开始试种羊肚菌,受制于菌种和种植技术,产量一直较低。在陇南师专专家团队的帮助下,他从菌种培育、栽培入手,自己生产菌种、营养袋,科学调控大棚内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等条件,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,种植规模和效益也逐年扩大。如今,他的合作社选育出的食用菌优良品种、探索研究出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在成县推广应用超过1000亩,还培养出一大批乡土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。
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,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。在成县,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有5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16名“三区”科技人才常年奔波在山间地头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智慧引擎”。他们带去了科技力量,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振兴优势,点燃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引擎。
作者:本报记者 张学军 尹晓军 摄影报道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7月04日第4版 版名:新闻·视觉
标签:
为您推荐
-
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(记者孙博洋)9月16日至17日,中国质量(杭州)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。在16日举行...
2021-09-18